记录重量的人在算盘上一顿噼里啪啦的计算后,笔掉了,腿软了。
“如何?土豆亩产多少石?”
那人一个激灵,颤抖出声:“回大人,亩产六十四石有余,拢共六千四百三十八斤。”
“这这也太多了!”村长激动地满面通红。
看着岸上那一筐筐土豆的样子,比看金子还要火热。
在这个亩产普遍二到四石粮食的古代,亩产六十四石,相当于是翻了三十几倍的产量,谁能不震惊!
一亩地生产的粮食就比得上三十几亩的土地产量,若是每家每户哪怕种上一亩,也不怕被饿死了。
其中感触最深的,还是要数整日在田里打交道的村民们,有好些眼眶都红了。
甚至还有的人即便无法靠近查看,可也忍不住跪地拜谢苍天。
“没想到季孺人田里竟然有此等神物,是大勇,一定是大勇送来的,就是不知道粮种长什么样。”
“是啊,要是我们也能种上,来年就不怕饿肚子了。”
那些官员们听着,心中惊讶不已。
“六千四百斤?”
目光却是不由得看向季晚晚,心里思忖着哪怕还没挖出来的红薯亩产只有一两石,但只要有亩产如此高的土豆,一旦折子递上去,季孺人这七品,怕是又要往上升一升。
嘶!
比他们升迁都快得多!
不行!
得抱大腿!
于是,除了柳县令外的其他县令,也不由得纷纷朝季晚晚拱手。
“我们初听可能亩产千斤还觉得荒谬,谁想竟然是亩产六千斤!”
“想来这土豆花费了不少心力种植,才能够产量这般高吧。”
“没想到季孺人还有此神物,今日真是大开眼界。”
“的确,清水县能够有季孺人,有这土豆,是宁国之福。”
谁说不是呢!
青山村,土豆,季孺人偏偏都在清水县,为什么不是在他们县!
几位县令心里又对柳县令嫉妒了一把。
“土豆在太阳下晒多了容易发芽有毒,不易保存,先把土豆放在阴凉的地方,再看看红薯的产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