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冯大人与臣妇有嫌隙,所以冯大人之言陛下无需在意。”
朝堂中许多人倒抽了一口冷气。
不少记性好的人,也跟着想起当初陛下收到工部两位大人的消息,说冯大人旁支欺压百姓,曾破口大骂。
好在有丞相求情,再加上念在朝中两位冯大人劳苦功高,又有冯婕妤帮着说话,才让陛下没就此轻轻放下,只让冯大人去信给旁支,管束好他们。
谁想没多久,梁知府又来信,更是说冯家旁支不但欺压百姓,伤害季安人及其亲眷,更是口出狂言出了什么事有京城两位伯父撑着。
就连他们也看到了许多张百姓写的血书,再加上冯家旁支伤了陛下在意的红薯和土豆,导致减产万斤有余,陛下直接赐死冯家旁支,没收越州冯家产业。
就像今天,和冯大人同朝为官多年,自然对冯大人有些了解,知道今日冯大人出言多少也有故意为难的意思,却都没料到季晚晚会这么直接把二人的‘交恶’说了出来。
若这不是朝堂,许多大臣都会忍不住给季晚晚竖个拇指,再加上两个字:超勇!
不止朝臣这么认为,皇帝也是:“嫌隙?季安人说的可是冯家旁支之事?”
“正是,臣妇听闻哪怕是大理寺中人查处案件,若是与疑罪之人认识或有关系,都得避嫌,臣妇与冯大人也是如此。”
“臣妇是个小女子,正因有嫌隙,所以不论冯大人说什么,臣妇都会觉得冯大人是怀恨在心,有意为之,所以冯大人最好的态度,便是闭嘴。”
皇帝目光瞥去,见季晚晚一脸认真,冯大人则是一脸便秘的样子,让他莫名心情大好。
这季安人,听起来是山村农妇,没想到却如此善辩,即便是往日那些侃侃而谈的大臣,也在她面前吃瘪。
“诸位爱卿,还有谁觉得季安人配不上四品恭人之称?”
目睹季晚晚连丞相都敢怼,还有太子和镇国公府帮着说和,其他大臣对视一眼,面面相觑,到底没有再反对。
“臣觉得季安人配得上四品恭人之称。”
“臣附议。”
“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