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李善长话锋一转,语调变得低沉,带着一丝压抑和沉重,“皇上晚年,猜忌心重,性情多变,亦是不争的事实。蓝玉案,胡惟庸案,株连甚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他顿了顿,目光落在了朱标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殿下可还记得,皇上曾言,‘朕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李善长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时空传来,带着一股沧桑和无奈,“如今皇上推行的种种新政,却又与他以往的行事风格大相径庭。废丞相,设内阁,兴科举,办学堂……这些举措,固然利国利民,却也动摇了诸多权贵的利益,触及了他们的根本。”
李善长再次停顿,目光深邃,仿佛能洞穿人心,“殿下,您可曾想过,一个人的思想,真的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吗?”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朱标一眼,缓缓说道:“或许,有些事情,并非如表面那般简单……”
朱标听得心惊肉跳,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
李善长的话,如同一道惊雷,在他脑海中炸响,让他原本就混乱的思绪更加纷乱。
“李公的意思是……”朱标的声音有些颤抖,他不敢说出心中的猜测,害怕这个猜测会变成现实。
李善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古籍,缓缓翻开。
他指着其中一页,对朱标说道:“殿下请看,此书乃前朝孤本,记载了一种奇特的现象……” 他指着书页上的文字,一字一句地念道:“‘魂穿异世,借尸还魂,其人虽形貌不变,然性情、思想、记忆,皆会发生改变……’”
李善长的声音戛然而止,他抬起头,目光如炬地盯着朱标,一字一句地说道:“殿下,您觉得……皇上,他……”
李善长没有说完,但未尽之言却如同一柄重锤,狠狠地砸在朱标的心头。
他脸色煞白,嘴唇颤抖,书房内寂静无声,落针可闻,只有跳动的烛火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如同催命的鼓点,一下一下地敲击着朱标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