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本国就打高分,遇到外国的就给个中上等评分,要是差一些,直接就给个最低分。让这最低分,拉低所属国家的总体评分。
很快,其中一名寒蝉国专家就看到了李云的作品,当下心里一动,虽然华夏国有数十首作品,但他还是一眼就看出这个作品属于李云。不为别的,因为耳返中早就有人通知了他。
心里高兴,脸上却表现出十分不悦的神色,狠狠地在作品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零”后,一脸讨厌地将作品扔给下一家。
下一家也是寒蝉国的专家,这位有严重的表演型倾向,看起来在十分努力地读着作品,挖掘着作品里好的地方,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作品的样子。实际上,只是眼睛在转,作品上的一个字都没看到心里。
装了十几秒钟后,这才无奈地叹口气,在作品的顶端也画了一个“零”
轮到大和国的专家时,他们本着有字就有分的原则,给了二分,到华夏国专家时,一眼就看出这是华夏成员所作,就准备好好看看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玄机,结果,早就憋着坏的寒蝉国专家就开始了揶揄。
“杨先生,这很明显是你们华夏成员所作,您好好看看,为了成员考虑,我建议您给打个高分。这样成员的脸上也好看一些。”
杨怀古冷冷地打量了那名说话的专家,不屑地回道:“那你刚才为什么不给打个高分呢?是你没看出来这首诗的精彩?”
那寒蝉国人同样不屑地一笑,“这首诗写的就是狗屎,或者根本就不能算作一个作品,我不能欺骗我的文学素养。”
“这逼让他装的,都特么装圆了。”
孔约在一边吐槽。
杨怀古却没有理会,而是大约猜出来作者极有可能是李云。于是也不再他看,他相信李云,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二话不说,直接在作品的顶端写下了“十”分的成绩。
孔约也是如此,见杨怀古打了满分,看都没看,上前也给打了个“十”分的满分。
一个小时后,所有的评审都已经完毕,通过电脑主机核对,大屏幕上一百部作品展列其上。
第一名,寒蝉国新生代作家,朴永昌,作品名字《汉江秋》作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