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11)页
 的重视。这种制度设计不仅促进了社会的道德风尚,也为儒家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提供了途径。
    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以 \"民为邦本\" 的理念治理国家,开创了 \"贞观之治\" 的盛世局面。他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民生改善;同时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体现了儒家 \"仁政\" 思想在政治实践中的成功运用。历史学家陈寅恪评价:\"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这种文化融合与仁政实践的结合,为唐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近现代的仁道传承
    在近代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儒家 \"仁\" 的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精神武器。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描绘的理想社会,融合了儒家 \"大同\" 思想与西方民主理念,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孙中山提出的 \"三民主义\",其中 \"民生主义\" 强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旨在实现社会公平,这与儒家 \"仁政\" 思想中关注民生的理念一脉相承。
    在当代,儒家 \"仁\" 的思想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无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抗疫一线,他们的无私奉献与勇敢担当,是 \"仁\" 的精神在现代社会的生动体现;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众多扶贫干部深入贫困地区,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他们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彰显了 \"仁\" 的情怀与担当。这些事例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志於仁\" 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始终是照亮人类前行道路的明灯。
    三、现代社会的仁道困境:物欲与道德的激烈碰撞
    (一)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失范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与物质的极大丰富,在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道德危机。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使得一些人在利益的诱惑下,抛弃了道德底线,做出了许多危害他人与社会的行为。在食品安全领域,部分商家为追求利润,使用有害添加剂,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在金融领域,非法集资、诈骗等行为屡禁不止,给无数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在环境领域
第(4/11)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文娱:分手是你,我成天王你哭啥?综影视:阿十五行杂灵根:开局被大师姐捡回宗门我,野神?我靠香火凌驾诸神之上重生猎户,从进山打猎开始成神天命神算我开挂加点,偏要说我是武学圣体偃师圣手:开局被挖傀儡心重生1979:我赶山打猎带全家吃肉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