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柳树存在多少年了,没人知道,更没有任何记载,从明初,柳行村祖先打山西老鸹窝,迁移到这里时,就长着一行柳树。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村里人学会了编筐,手艺越来越好,种的柳树越来越多。
老的柳树慢慢老去,死后,或被村里人砍去,当了劈柴,或在阳光雨露下,慢慢腐朽,最后了无痕迹。
新的树苗长了起来,越长越高。人们砍下柳条,编成大小不一,又形状各异的筐。
向东北,穿过柳树林,走上三里,又是大片的枣树林。
枣树林中,也有一个村子,而且很容易叫人想起,这个村子叫枣林。
的确,现在村名就叫枣林。而在末代皇帝没退位之前,还不叫枣林,叫枣营。
据村志记载,枣行最早同样追溯到明初,不过,那时不是村,而是兵。他们同样开垦荒田,自给自足。
到明朝中后期,就没了兵,全成了民,而枣营村名一直叫着。笨蛋的丧权辱国的皇上没了,天下却仍然纷乱,今天张大帅,明天李大帅,后天又来了吴大帅,你唱罢我登场,反正都是为了争地盘,比谁的枪多,谁的人多,还有谁的小老婆多。
苦的只是老百姓,也想尽办法,避着灾祸。村里老人商量一下,觉的村名太大,仍觉得像兵营,于是把营换成了行。
枣字没去掉,因为枣林的枣,和柳林的筐,已名扬百里之外,成为村里百姓挣钱的渠道。
人怕出名猪怕壮,何况安平出了马大炮。马大炮不放过任何捞钱的机会,而且柳行、枣行较为隐蔽,可以把这里当成生意中转站。
当上警察局长,马大炮就派警察驻扎在柳行,开始征收治安税。鬼子来了,马大炮先当保安团长,后当保安团长,这里派驻的不再是警察,而是一个排,修筑炮楼后,又增加一个连。
马大炮也控制卖筐、卖枣的生意。低价收,高价卖,百姓稍有怨言,就挨毒打,若不从,不卖给马大炮,就被当成抗日分子,把手脚定在树上,活活渴死饿死。
这些钱对马大炮来说,只是九牛之一毛,因为马大炮利用柳树林和枣树林的掩护,把这里当成生意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