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家都不怎么急,觉得今年数量不少,眼下这么一说,有些人家自然就急了,毕竟多扎几个就多赚点钱。
或者反过来说,别人多扎几个别人赚钱了,自己赚的钱就少了。
十五天的时间,李龙一共收了七千多苇把子,这个数量有点少。
他觉得真要按这个速度下去,一个月这两万个苇把子还真不一定收得够。
然后有个让他意想不到人来了。
他也不认识。
“李龙是吧?我叫王德龙,下海村的,”来人身材不算高大,甚至比李建国还略矮一些,听口音像是偏湖南湖北那一块的,“我听说你收苇把子,我就送过来一些,你看看行不行?”
下海村,就是大海子北面的那个村。
那里也产芦苇,只是产量没有四小队这边这么多。
李龙看着这人牵着的马车上堆的高高的苇把子,有些奇怪的问道:
“你怎么知道,我这里收苇把子?”
“我们队上有人嫁到你们队里来了,这事情打听起来容易的很嘛。”王德龙也不隐瞒,笑着说道,“怎么样,收不收?我打的苇子卖给造纸厂太便宜了,就想着能多挣点钱。”
“你这是多少个?”
“三千个!”王德龙说道,“我们扎了好些时候。”
“我的标准可不低。”李龙说道,“收可以,不过不合格的不收。”
“没问题。”王德龙一听李龙要收,真就高兴了。
苇把子卸下来,李龙一个个检查,这些苇把子质量并不算高,三千多个里面,有两千三百多个是合格的,剩下的不合格。
李龙也不隐瞒,把不合格的原因都说了。这样方便王德龙回去可以改一改。
王德龙收了钱,把剩下的苇把子再捆到车上拉走了。走的时候满脸的笑。
了这些苇把子赚了一千多块钱,是真的比卖给造纸厂强多了。
李龙收了王德龙的苇把子,直接就让村里有些人坐不住了。
有些人是认真的在扎苇把子,有些人却是觉得冷了,扎一扎就躲屋子里歇一歇。
毕竟在他们看来,急的应该是李龙而不是他们。
他们就跟寒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