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分开后,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苏时锦驱车往仓库赶。
她到时,艾琳琳正在核对货物数量。看到地上的纸壳子,她拍了拍脑袋,说好要带把椅子过来的,都忙忘了。
她又折回去在路边找了家商店,买了两个折叠椅子,丢上后车厢。再次回到仓库。
已经有不少粮油卸在里面了。
她在门口等着早上订的早餐送来。她失策了,这会仓库人多,她没办法直接在仓库将食物都都收起来。不过好在,这些东西每种也就一两个大型收纳箱,她车上一次能放6个大收纳箱,她开车出去转十几分钟再回来,最多三趟,就把这些早餐全部收走了。
货架已经送来了一批,占据了一大片地方。她这才发现一个严肃的问题。送来的货架全都是拆开的钢架。怎么组装成了大问题。
没办法,她又只得去租了一个大型仓库。一辆中型卡车。
然后开着小面包去了离市区不远的一个人才市场。
里面基本都是一些35岁以上外出打拼的人,35岁,被市场淘汰,50岁还要面临被反复挑选。
里面都是一些农民工,他们没有拿得出手的精美简历,手里拿的都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工具,有喊着报出自己一技之长的,有的举着一张纸做成的“简历”在人群中说自己手脚利索,只要有钱就干,希望能等到雇主的垂青,因为在这里不积极就意味着没饭吃,没有智能手机,没有招聘app的他们,仿佛被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抛到了身后。这个霓虹灯闪烁如繁星的城市由他们一砖一瓦的建设,却又与他们的生活毫无关联。他们没有体面正式的衣着,但是都干净整洁,面孔上充满着对工作的渴望与希冀。
只是因为苏时锦的打扮不同,一去她就被围了起来,不断有人询问她是否招人。
她说自己需要四个有力气,有组装货架经验的人。一天150,包餐。
顿时有几个大约40多岁的汉子靠了过来。
有一个男人领着个六七岁的女孩挤了进来。“我可以,我以前做过货架组装,我可以的”他大声的吆喝着,走路有一点跛脚。
这时苏时锦已经选了三个人了,看着他走路的样子犹豫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