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是王爵,自然要有谥号。
正常应该是宗颖,也就是宗泽独子,上表,陈述宗泽一生事迹,然后请谥,然后礼部如果拆分的明细,应该有太常院去议,再然后皇帝拟定,再然后赐谥。
然后现在陛下直接说这事。
说明这事不寻常啊~
谥号这种事,很重要,青史留名的时候,谥号算是一个人盖棺定论的总结,是非功过,一二字之间。
孙安可以不说话,因为这事他不懂,也不归他管。
但是赵鼎(宰相)、张浚(副相)、朱胜非(礼部尚书)、吕好问(吏部尚书)、韩浩(户部尚书)、蒋兴祖(兵部尚书)、裴宣(刑部尚书)、汤隆(工部尚书)这些人不能不说话。
嗯,汤隆大概是不说话的,他这个工部尚书,别人安排干啥就干啥,手下侍郎多,兄弟多,倒是齐国六部中江湖气最重的地方。
吕好问出列,作为曾经的礼部尚书,年纪又大,学问又好,眼瞅着朱胜非着急,吕好问也不忍心,道:“忠献如何?”
历朝历代,这谥号是变动的,比如宋朝以前,一般认为忠武是最好的谥号,诸葛亮、司马师、温峤、王猛、高长恭、尉迟恭、郭子仪等都获得了这一谥号,除了扯淡的司马师,其他基本上都是公认的功绩和人品都过硬的人物。
宋朝则是以忠献为最好,字面意思,就是忠诚和贡献,是对一个人一生功绩的高度评价。
通常用于表彰那些忠于王朝、献身社稷的大臣。(在秦桧之前,这个谥号在宋朝被视为文臣的最高荣誉。)
之前的获得者,包括赵普、韩琦、范雍三位。
赵普:北宋开国功臣,策划陈桥兵变,帮助宋太祖建立宋朝,并在初期担任宰相,制定统一策略,完善制度。
韩琦:梅花韩氏代表人物,为相十年,辅佐三朝,不说狄青的事,那是公认的对宋朝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
范雍:不是很出名,但是在宋夏战争中担任重要职务,虽然最终失败,但其贡献仍被认可,一辈子兢兢业业,这谥号也没啥担不起的。
所以这忠献,真的是顶顶的谥号了,只能说吕好问一开口,就把路差不多堵死了。
而且,应该也是最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