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便是两项改革,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正经的一条鞭法是将各类赋税与徭役合并,实行以银代役,按田亩统一征收,但是王烨这改了,徭役还是在的,因为在建的大工程太多,但是税收是统一征收的,就是一年只有一次,秋税,收钱。
摊丁入亩则是跟三省和户部商量之后,如今还未试行阶段,因为现在齐国土地兼并问题暂时不存在,新打下来的地方,还在进行分田,所以目前就还不需要这个。
扯得远了一点点,这火耗便是由这秋税来的。
如今从百姓那里收税是收钱,因为收粮食税的成本更高,对百姓来说,是好事。
不然收粮食的时候,让你把粮食交到三百公里外的前线去交割,不是把百姓坑了?
而且粮食里面有多少沙子,什么成色,干湿程度,麻烦的很,远没有收钱对百姓便利。
原来税收收的是铜钱多了些,因为那时候大家资产里面都没银子,火耗问题还没那么严重。
但是随着百姓家里积蓄增多,商业繁荣,铜钱就拿去买东西去了,也就是市场流通的铜钱量剧增,交税的时候,银子出现的就多了。
尤其是日本打下来之后,国家有矿,银子持续流入市场,自然就导致白银使用增多。
银子这玩意会氧化,会变色,问题很多,所以最后计税的时候,就要铸造成官方标准官锭,不然被剪刀剪的稀碎的银子,核算起来麻烦不说,关键还容易掺假。
既然是重新熔炼,就会有损耗~
一县之地,按照今年的人丁和粮价,应该收税十万两,结果你熔炼出来剩下了九万六,那四千两谁承担?
国家认了这笔损耗?
那你明年熔炼出来九万五怎么办?
所以在泰和三年,便已经规定了,收税的时候,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增加7以内的火耗税,但是跟朝廷结算,不包括这部分,多的部分,入地方财政支配。
火耗税交铜钱的没有,交银子的有,但是大家还是选择交银子,因为现在铜钱,越来越贵了。
现在的问题就出在这个7的火耗上。
“现在一两银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