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字迹遒劲有力,分明是梅宫正的亲笔,字里行间将太子谋害顾庶人一事,和其它尽数揽下。
温以缇听闻此事,只是默默攥紧了手中的茶盏,没有任何意外。
她比谁都清楚,皇家最擅用此等手段遮掩丑闻。将罪责推到一个已死之人身上,既能平息舆论,又能保住皇室颜面。
但有些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生根发芽。
正熙帝那么聪明的帝王,又怎会轻易放过这诸多疑点?
或许某天,某个不经意间发现的梅宫正留下的线索,就会让这场精心粉饰的真相,再次暴露在世人眼前。
有梅宫正的血书成了定案铁证,五王爷与十一皇子虽也涉案,却只得了五王爷从刚晋为的亲王再次贬为郡王,十一皇子过完年之后案例便会被封王,此事就此作罢。
又罚二人皆罚俸一年、闭门思过、抄写《帝范》百遍的轻惩。
而太子虽因梅宫正的认罪书洗脱谋害顾庶人的嫌疑,可中毒后神志不清时的失仪言行,危急之时拿太子妃之躯体挡灾的行为,终究损了储君颜面。
正熙帝便下旨将其圈禁东宫长达一年半,责令抄写《帝范》千遍,罚没五年俸禄,并收回所有政务职权。
这也怕是正熙帝给予袁家的回应和态度。
动荡之中,七王爷却成了这场风波里异军突起的赢家。正熙帝一纸诏书,将他的郡王爵位拔擢为亲王,朱红诰命上烫金的\"亲王\"二字熠熠生辉。
与此同时,内库大开,金银锭、流光溢彩的金银首饰等送入七王府。
堆积如山的赏赐映得门庭恍如白昼,更令人瞩目的是,正熙帝特意恩准他待伤痊愈后,便可重返吏部。
这道旨意无疑昭示着,七王爷即将踏入权力核心。
随着风波渐息,顾庶人之死的真相终于大白。正熙帝不仅为她洗清污名,更因七王爷的缘故,破格追封其为昭仪,特许入葬皇陵。
金册玉印送入顾庶人灵前那日,黄绸覆盖的棺椁缓缓移入皇陵地宫,守陵的老宫人都叹从未见过这般恩宠。
消息传开,宫内外议论纷纷,有人望着七王爷新封的亲王爵位,又想起他即将重返核心的圣谕,私下里都在揣测,这位蛰伏许久的王爷,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