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绰抬眸,笑意浅浅:“是啊,他一生潇洒,不愿为世俗所困。”
——而她,却终究无法像唐伯虎那样,真正超脱。
鸿胪寺的官员们回城后,立刻将这首诗传抄出去。
短短两日,《桃花庵歌》便传遍长安——
诗中“花酒”意象与青楼文化天然契合,平康坊的歌姬们争相传唱,一时间“桃花庵里桃花仙”成了最流行的词句。
甚至有人将诗题在国子监的墙壁上,引得博士们褒贬不一。
“此诗语言浅白如话,满是市井之气,到底失了典雅庄重!”
“非也非也,我倒觉得此诗雅俗共赏,颇有魏晋的狂士之风!”
“没听说过这个唐寅啊!莫非是彭城名士?”
“说不得,这诗就是县主自己写的,根本就没有唐寅这个人!”
“县主是何等样人?还用得着拿桃花换酒钱?这诗骨子里透着古愤世嫉俗,县主可是春风得意啊!”
大明宫内,皇帝李适正批阅奏折,杨志廉小心翼翼地呈上一张诗笺。
“陛下,这是明慧县主前日吟诵的诗,如今已在长安传遍了。”
皇帝接过诗笺,目光扫过那狂放不羁的诗句,眉头微挑:“‘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这诗倒是狂得很。”
杨志廉低声道:“听闻此诗乃是一位叫唐伯虎的隐士所作,只是此人已不在人世了。”
皇帝沉吟片刻,忽而笑道:“这诗里的意思,倒像是讽刺那些汲汲营营的权贵。”
——他自然听得出诗中的傲气,甚至隐约觉得,这诗里藏着的,是刘绰自己的心声。
“陛下圣明,如今城中那些不得志的寒门文人极为追捧此句,酒肆茶馆里出了不少仿诗。”杨志廉试探道:“陛下,可要查一查这‘唐伯虎’?”
皇帝摆摆手:“不必了,既是隐士,查也无用。倒是明慧县主……”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她这两日,可还和赤松珠出游?”
杨志廉忙道:“县主今日未出城,倒是赤松珠王子派人送了一匣子吐蕃的雪莲到县主府上。县主又转手送给了在府中养伤的大星澜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