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他的蔬菜什么的,要么花钱买,要么偷廖桂芳的。
送玉米种的时候廖桂芳说了家里的山地情况,李青峰便趁着午休时间来到李青河家中。
他还没走入院子,远远就看到李青河猫着腰从里头的小厨房里偷偷摸摸来到外头的厨房。
夫妇二人一人一个厨房。
李青河的厨房小一些。
廖桂芳的厨房大一些。
原本李青河想要大厨房的,毕竟他好歹是一家之主。
而且还是个大男人。
要是让女人压他一头,那往后他在村民面前还有何颜面?
不过,考虑到廖桂芳给他生了儿子,而且这些年又将家里家外打理的井井有条,所以还是退了一步。
正所谓好男不跟女争。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打不过廖桂芳。
他当初执意要大厨房,但被廖桂芳打了一顿,最后就罢休了。
这会儿潜入大厨房里,没见廖桂芳的影子,便是一个箭步冲到灶台旁边。
灶台里的木柴因为接触到草木灰已经熄灭。
可灶膛里头的炭火还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廖桂芳做事风风火火,回到家里的第一时间就是准备午饭。
准备妥当了,也不在一旁守着,而是往灶台里放入足量的柴木后就去菜地里忙活一阵。
这样一来,等她从菜地回来了,锅里的饭菜也在柴木的燃烧下烹煮好了。
且因为有炭火烘烤的缘故,即便她晚回来一些,饭菜也不会冷掉。
如此一来,既不耽误做饭,又不耽误收拾菜园子,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便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只要愿意,只要不怕艰难,他们总能在最大的限度之内,将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做得妥妥当当。
种地是这样。
砍柴是这样。
生活也是这样。
这样的日子虽然不轻松,但他们可以从劳动中汲取能量。
他们不怕劳动,就怕有一天动弹不得,想劳动也没办法劳动。
能劳动的人都是幸福的。
不乐意劳动的,譬如李青河这样的,就只能偷偷摸摸的干些见不得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