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对苏瑾进行了殿试,苏瑾在殿上镇定自若,对皇帝提出的各种问题应答如流,他的见解独到且切实可行。皇帝龙颜大悦,当即任命苏瑾为翰林院学士,参与朝廷政策的制定。
苏瑾进入翰林院后,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他提出了一些改善民生的政策建议,如建立公共粮仓以应对灾年,修建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灌溉效率等。这些建议得到了皇帝和众臣的认可,并逐步付诸实施。
然而,边境的平静再次被打破。原来,敌军在经历上次战败后,联合了其他几个国家组成了联军,意图对这个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入侵。他们筹备了大量的物资和兵力,气势汹汹地向边境逼近。
李将军得到消息后,迅速组织军队进行防御。他深知此次敌军来势汹汹,不可轻敌。一方面,他派人快马加鞭向朝廷求援;另一方面,他召集将士们鼓舞士气:“兄弟们,我们身后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亲人。我们曾经击退过他们一次,这一次我们同样能胜利!”
将士们高呼回应,眼神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朝廷收到李将军的求援信后,皇帝紧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朝堂上,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积极迎战,派遣大军支援边境;有的则担心国内兵力空虚,建议先尝试外交斡旋。
苏瑾站了出来,他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先派遣使者前往联军各国,晓以利害。同时,紧急调遣部分军队支援边境,但国内也要留有足够的兵力以防不测。我们可以利用边境的地形优势,拖延联军的进攻速度,为外交谈判争取时间。”
皇帝思考片刻后,觉得苏瑾的建议较为周全,便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朝廷一方面派遣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使者出使联军各国,一方面调遣了一支由精锐部队组成的援军向边境进发。
使者到达联军各国后,凭借着卓越的口才和对各国形势的精准分析,成功说服了部分国家退出联军。但仍有几个强硬的国家坚持要发动战争。
在边境,战斗已经打响。联军凭借着人数优势,对李将军的防线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李将军指挥若定,利用地形和防御工事顽强抵抗。双方激战多日,互有伤亡。
终于,朝廷的援军赶到。援军的到来大大增强了边境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