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特色科技文明都同意,事情就确定了下来。
银心文明作为探测技术第一文明,关于探测的会议大家自然而然由他们来主持,所谓术业有专攻便是如此。
而后会议便进入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发表建议的就不只是五大特色科技文明了,而是会场所有文明都参与。当然,重点不是讨论,而是各文明科学家之间的观测数据交换,还有各文明对这种矛盾现象的看法。
而交流的重点,则是如何以现在的数据,搭建出规律自洽的星河系模型。
为了让探测数据跟常规认知不冲突,许多文明都搞出了这样的静止星河系模型:引力因为某种未知原因被束缚在一定距离上,以至于一颗颗恒星之间彼此不被牵引而静止悬浮在虚空中。
至于恒星系内的结构模型,有的文明认为恒星系内存在常规认知的气态星球岩质星球,但他们就如同恒星一样静静悬浮在那里,没有自转也没有公转。有的文明则认为根本不存在小星球,那么岩质星球应该像恒星一样就悬浮在黑暗虚空中,只是现在距离太远,各文明探测器还没发现。
不得不说,如果按照引力力程变短的假说,还是第二种说法感觉比较靠谱。
总的来说,各文明科学团队都认为,眼前这座新星河系处在引力规律被修改过的星域。
然而没过多久,银心文明的最新探测数据却让各文明科学家变得更加困惑。
银心文明已经找到光学渐变点的具体位置,即:探测器越过某片区域之后,就会观测到行星河系没有中心黑洞的引力现象,而在那片区域之前,也就是在大远航组织大舰队如今所在的位置观测,则会观测到星河系拥有中心黑洞的引力现象。
可问题是,各文明科研团队也越过了那片区域去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却没有发现任何实验出现偏差,就连大家最关心的量子纠缠超距通讯规律都没变。
这就很奇怪了。
难道就单是光学观测有变化,这是什么道理?
太矛盾了完全解释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