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顾雍年及双十,长大成人。蔡邕亲为之取名:“雍”。“邕,雍”同名。蔡邕把自己之名拿来给顾雍用,可见对顾雍的喜爱程度。
另外,还有一个压在心底的想法,是自己的女儿蔡琰初嫁河东豪门卫家子弟卫仲道,刚过门三天,卫仲道便患疾病而亡。卫家认为蔡琰乃不祥之女,故休书一封,把蔡琰扫地出门。蔡琰只好又回到自己身边。
谁知蔡琰和顾雍常年累月,跟随自己,师兄妹日久生情,互相倾慕,然而碍于礼法,都不敢挑明。自己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浩然所请,本该应允才是,然。。。”
蔡邕话未说完,陶响轻轻地抬了一下手,止住了蔡邕的话。
“老师暂不忙说,先听元叹一言如何?”
蔡邕转过头去,盯着顾雍。顾雍心思敏捷,转眼之间,已有了决定,伏下身去,朝蔡邕就行了一个大礼!
“老师在上,受徒儿一拜!老师不是经常教育徒儿要学那些历史的杰出人物,教化万民,造福一方吗?徒儿决定躬身入局,践行老师的教诲。”
蔡邕见了,一脸的生无可恋状。陶响却哈哈大笑起来,道:“师兄有此雄心壮志,师弟定当助师兄一臂之力,一展师兄心中抱负。”
陶响又笑眯眯地问蔡邕:“老师,吾有一惑,不知该不该问?”
蔡邕气鼓鼓地说:“还有什么不该问的?”
“请问老师高寿几何?”
“老夫今年七十有余!”
“老师估计新汉一统天下,尚需多少时日?”
“短则十载,长则二三十载。新汉必能一统天下。”
“老师,人生七十古来稀。您现在虽称高寿了,然新汉一统天下,尚需时日,倘有朝一日,您驾鹤西去,然天下未平,您编修《汉书》的大业,又该当如何?”
蔡邕气鼓鼓的望了顾雍一眼,说:“我本欲将此大业,传之元叹,如今却要另寻他人了。”
陶响哈哈大笑起来,弄得蔡邕有些莫名其妙。
陶响道:“老师何必另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