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朝的财力来参照,难免有点低估大明国。
大明国的人口,虽不如巅峰的明朝,但综合国力不是明朝可比。
出兵交趾收复南洋,看似弊大于利,实则收益颇丰。南洋几地矿产丰富,粮食一年三熟,后期回报也是巨大。
现在已经收了几季粮食,已囤积在广州。只等王成入住中原,拯救更多的百姓……
再者大西军,可以拉壮丁成军。大明军也可以,只是王成不愿,徒增伤亡罢了。
李定国片面的了解,就看出大明军的短板,足以说明其能力。
这样的人,要是成为敌人,定会造成很多麻烦……
王成与李定国,在凉亭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
要是放在大明国境内,刘芳亮定不会打扰。李定国的一番见解,刘芳亮也颇为赞同。
只是在大西军腹地,时刻充满变数。刘芳亮小心提醒道:“大帅!天快黑了!”
王成看看天空,又看一眼李定国。
李定国明白王成的意思,但也犹豫起来。思索片刻,还是说了心中想法。
张献忠毕竟是他的义父,要和王成一起。无论如何都担上,不义、不孝的骂名。
李定国想隐匿他处,待时机成熟,再来效忠王成。
还有一层意思,李定国没有明说,也有意考验王成的气度。王成也算是开国之君,等到功成名就时,难免会卸磨杀驴。
王成要是大度的放了他,等到大西军兵败,李定国自会效忠。若是王成不放行,李定国不会全心投靠。
听李定国说了这些,王成也为难起来。只是思索片刻,王成出言道:“我在南都等将军,望将军早日归来!”
说完,王成吹声口哨,将凌云召回。又骑上战马,头也不回的走了。
王成不敢回头,他怕再看李定国,会改变主意。此时他也只能相信历史,能被历史高度赞扬的人,想来人品不会太差……
“将军真神人,这么就骗过王成!”
看着亲兵拍的马屁,李定国也不言语,目视王成离去……
听闻王成的大名时,李定国是不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