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之战后,张绣据守荆州,然其心中亦明白,身处乱世,仅凭一己之力,如孤舟行于怒海,难以长久抵御各方风浪。此时,曹操虽对他恨入骨髓,但在谋士贾诩的苦口婆心劝说与鞭辟入里分析下,张绣开始重新审视曹操。贾诩向他指出,曹操虽因宛城之事对其怀恨,但曹操乃胸怀天下之人,其势力正不断扩张,麾下人才济济,若张绣能再次投身其麾下,凭借自身才能,必能在曹营中谋得一席之地,且曹操为成就霸业,定会不计前嫌,重用张绣。
张绣心意已决,遂不顾世人眼光,毅然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果非凡人,其胸襟气度犹如浩渺沧海,能纳百川。他深知张绣之才,若能为己所用,必如猛虎添翼。于是,曹操摒弃前嫌,以王者之尊,亲率麾下众将,出城迎接张绣。其礼遇之隆,规格之高,令张绣及众人皆感意外。曹操赐以高官厚禄,封张绣为扬武将军,使其在曹营中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曹公之胸怀,犹如沧海之纳百川,浩瀚无垠,张绣归之,实乃明智之举。此等用人之术,尽显曹公之雄才大略。”《魏略》盛赞曹操此举。
张绣入曹营后,心怀感恩与愧疚,决意以战功赎前罪,证忠心。恰逢官渡之战爆发,此乃曹操与袁绍两大巨头的生死对决,如双龙争珠,风云变色。张绣深知,此役是自己命运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