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局势下,张燕意识到,单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在乱世中长久生存。他开始寻求与诸侯结盟的机会。此时,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正在为争夺冀州展开激烈的战争。冀州地理位置重要,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
公孙瓒在北方以勇猛善战着称,他拥有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战斗力极强。袁绍则出身名门望族,家族势力庞大,他在冀州经营已久,拥有深厚的根基。张燕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站在公孙瓒一方。他认为公孙瓒的军事力量能够与袁绍相抗衡,如果公孙瓒能够占据冀州,那么他在北方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于是,他派遣部将杜长等人率领军队前往协助公孙瓒作战。
然而,袁绍并非轻易能够被击败的对手。他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他一方面联合其他诸侯,共同对抗公孙瓒;另一方面,他在冀州内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民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与公孙瓒和张燕联军的战斗中,袁绍巧妙地运用战术,他先是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然后诱使联军深入。公孙瓒和张燕的联军在战斗中陷入了袁绍的圈套,遭受了惨重的失败。张燕的部众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队伍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散失。
初平四年,袁绍在稳定了自己在冀州的统治后,开始着手剿灭境内的黑山军。他深知张燕的势力虽然在之前的战斗中有所削弱,但仍然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他亲自率领大军,对黑山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围剿行动。袁绍的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对黑山军的据点进行了逐一攻击。
张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并没有退缩。他带领着剩余的部队顽强抵抗,与袁绍的军队在常山地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激战。这场战斗持续了十余天,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战斗异常惨烈。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震天,鲜血染红了大地。张燕充分发挥自己对当地地形的熟悉优势,他带领部队在山中穿梭,利用山谷、树林等地形进行隐蔽和突袭。但袁绍的军队也不甘示弱,他们步步紧逼,逐渐缩小包围圈。最终,由于双方都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损失,各自选择了撤退。
建安四年,公孙瓒在与袁绍的长期争斗中逐渐处于劣势。他被困在易京城中,苦苦支撑。张燕念及与公孙瓒的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