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化倾向的深远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具有鲜明的通俗化倾向。他主张“老妪能解”,即自己的诗歌要让普通的老妇人都能听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语言,使诗歌更加通俗易懂。
他的这种通俗化倾向,使得他的诗歌在民间广泛流传。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乡村,人们都能吟诵白居易的诗歌。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国内广泛传播,还传播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家,对东亚地区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日本,白居易的诗歌备受推崇,形成了“白诗热”现象。许多日本文人模仿白居易的诗歌风格进行创作,白居易的诗歌成为了日本文学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
六、晚年的精神突围(825 - 846)
刑部侍郎与刑狱改革
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被召回长安,任刑部侍郎。刑部侍郎是刑部的重要官员,负责掌管国家的刑狱事务。在这个岗位上,白居易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对刑狱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明确提出了“理大罪,赦小过”的司法理念。他认为,对于那些罪行严重、危害极大的罪犯,应该依法严惩,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对于那些罪行较轻、危害较小的罪犯,则应该给予适当的宽容和赦免,以体现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他还加强了对狱吏的管理,规范了狱吏的行为,严禁狱吏对罪犯进行刑讯逼供和虐待,保障了罪犯的合法权益。
在担任刑部侍郎期间,白居易还审理了许多疑难案件。他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不偏袒任何一方,力求做到案件审理的公正和准确。他的这些举措,对当时的司法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和完善,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佛教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