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花满城提出的,庄子上的孩子,只要愿意来学,都可以免费入学,而且免费提供笔墨纸砚的建议,还是否决了。
花蕾仔细的和花满城说了一下几个庄子上的情况。几个庄子上,有身契的五岁到十四岁的孩子,大概有七八十名。
如果加上工坊里定契约的做事人员的孩子,那就更多了。到时如果花满城一个人来不及教授的话,到时可能还要在外面请夫子。
付不付得起这笔费用,先不说。花蕾否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觉得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不行的。
当初远影庄上,一开始,福伯免费送村民鸡鸭鹅猪的粪便这事引起的后续问题,她可是记得很清楚的。
如果自己同意这些做的话,时间久了,还很有可能出现,像前面镇北侯府族学的问题。
因为抹不开面子,让自己活活受罪的事,花蕾可不想做。虽然花蕾有一些善心,但是可不想给自己上枷锁,被裹挟。
到时有一家人送来两个孩子,另一家送来三个孩子,到时肯定有人心里失衡不乐意的。所以,还是,一开始就不要这么干。
听了花蕾的意见后,花满城确实很意外,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孩子。他只去过远影庄,百花庄和花盈庄,其他几个庄子和荒山都还不清楚。
于是,点头同意花蕾的做法。父女两个决定,学堂还是办,束修也要收。只不过收的束修价格,比外面的村学便宜一些。
笔墨纸砚按照成本价加一成半的价格提供,也比外面书肆里售卖的价格便宜很多。而中午也会提供午食,不过,也不是免费的,而是打七折供应。
花蕾仔细的算了一笔账,觉得这样的话,学堂自己至少可以做到收支平衡。
收到的束修可以支付夫子的月银,笔墨纸砚的盈利支撑房屋桌椅修葺的费用。七折供应的午食,除了食材本身的费用外,还可以支撑厨娘的费用。
只有收支平衡的学堂,才能走的远。不然,什么都让自己付,自身压力大不说,别人还不懂得珍惜,可能还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毕竟,如果可以的话,学堂也是要长期办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