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所内部昏暗潮湿,本该安装应急照明的位置只剩下裸露的电线。随行的工程师用仪器简单检测后,脸色变得异常难看:\"元帅,这里的辐射屏蔽层厚度只有标准的三分之一,而且\"
\"而且什么?\"
工程师使用仪器获取了避难所入口墙体的读数:
“部分墙体的混凝土标号c20都不到,数据栏显示抗压强度仅有标准值的13。”
蓝城禹摇了摇头,向地下看去,二十米深的混凝土外墙已爬满藤蔓,本该抗八级地震的墙体已然裂开蛛网般的缝隙。
“这位首长,有的时候经费有限,自然是要有所取舍的。”就在这时,那名中年干部开口了,“避难所外部入口毕竟不是重要区域,省下来的经费拿去加强内部主框架显然是更好的。”
说到这里,他又从里衣口袋掏出一张折叠的纸条:\"这这是当年收到的批示复印件您看这个签名\"
中年男人一脸坦然,程序上没有任何问题。
\"有意思\"蓝城禹眯起眼睛,\"看来我们的人民好干部,早就给自己留好退路了。\"
“首长,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蓝城禹没有跟他掰扯,真要掰扯这些东西他肯定是掰扯不过人家这种专业的,转而又将话题扯到了私人庇护所上,“这里的问题我暂且不论,我就想知道为什么私人庇护所可以变成私人庄园?
像这种公费私用的情况,到底是谁签的字,是谁批复的审核?”
听到这话,中年男人面不改色地回复:
“首长同志,众所周知我们这里是个经商环境优渥的地方,民营数字企业、科技企业数量都是全国最多的。
如果爆发核战争,那么我们第一要素就是想办法保全这些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大力扶持私人庇护所,由行政部门出资一部分再让民营企业家出资一部分共同修建庇护所,可谓是双赢的局面。
市里节省了开支,企业家得到了保障,企业人才的保全也有了提升!
我实在是想不出这样的方案到底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您觉得有问题,您可以向上面申请全面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