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且他们的车上也没看见有通行证之类的标识啊?”
    在这之前,孙支书就一直觉得哪里不对劲,让货郎这么一说,不由得也犯起了嘀咕:
    “让你这么一说,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话说一半,又像是回过味来了:
    “我说,你操心事儿真多,好好收你的废品得了,后面路那么难走,除了路政上的,谁还会大车小辆跑咱这儿来瞎转悠。”
    货郎眼珠子一转:
    “你说能不能是文物局的人?村里人迁坟把后边的地挖的像个莲蓬头,保不齐就有什么发现呢,县南张家屯的事儿你听说了没?全村拆迁,挖出座古墓啊!”
    孙支书没好气道:
    “真挖出古董村里能这么消停?”
    货郎嘿嘿一笑:
    “那是那是,真有这种好事儿指定瞒不过您,哎不说了,我再去转一圈,这空车回去,白瞎我充的电了……”
    货郎话虽如此,心中却打起了别的算盘。
    昨天货郎刚在赵老憨家收了些酒瓶子,他一眼便看到赵老憨家院子里堆酒瓶的地方多了几块青砖。
    那砖一看就不是县里砖厂烧出来的,大了好几圈不说,颜色也暗的很。
    货郎走街串巷收了近三十年破烂,平时断不了去县里废品店送废品,等待称重的时候免不了跟其他同行闲聊攀谈。
    当然,还会遇上不少去废品站淘宝的人。
    一来二去,货郎多少了解了一些行情,比如某些固定年份的旧报纸书刊,或是一些上了年月的盆盆罐罐,都有人高价收。
    货郎也开始留意收来的东西,最近十多年,捡漏的活儿一共干成了三单。
    前两单加一起,给家里盖了五间砖房。
    第三单小了点,但买了这辆电动三轮车还有富余。
    自从清江村开始迁坟,货郎来的明显勤了。
    以前是每周来两次,现在是每天都得过来转一遭。
    之所以跟孙支书提张家屯古墓的事儿,也是为了探探他的口风。
    长此以往与废品站点上形形色色的“民间大手子”交流取经,货郎的嗅觉可开始变得敏锐起来。
    之前偶遇的几人,跟孙支书口中的路政单位学者教授,好像并不沾边。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灵气不复苏了与奶包妹妹合租的日子叶无尘农家有蓁宝凤池生春重生:渣男的成长史诸天皇帝聊天群综武侠:江湖不死综影视:绑定了万人迷系统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