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鱼说的没错,那随处可见的积水潭确实不同寻常。
在余晖的观字诀之下,每个积水潭都是一处地下脉络通道的出口。
脉络的样子,跟之前在余家屯村前空地上的很像,但又有些区别。
午骑司古墓中的脉络像是完全伸展开来的树枝,分支极多,但此处的脉络稀疏了很多,每个积水潭下只有孤零零一根拇指粗细的通道,直通地下深处。
观字诀可视范围有限,但依旧可以看出所有的积水潭下方的通道都在往同一个方向倾斜。
如果把分散的积水潭比作气球,那它们下方的通道就好比一条条拉着气球的线,所有线就如同被深埋地下的一只手紧紧攥着攥着。
所有通道,都在通向一个相交点。
根据通道倾斜状态推算,相交点应该在地下四十米左右。
要想验证这个猜想是否属实,至少需要使用三次行字诀。
当驱动第二次行字诀后,余晖便觉察到了周围土层的异样。
通过呼吸难度可以判定,深褐色的土层密度跟之前没太大区别,但明明身上还穿着外套,余晖却开始感觉发冷。
观字诀之下,那些通道已经并拢在不远处,但 还是看不到交叉点。
余晖咬咬牙,第三次驱动行字诀继续下行。
意念驱动的瞬间,余晖只觉得自己如同坠入了冰窖。
以往的几次经历使然,余晖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毕竟深层的土壤多数会有阴冷的感觉,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冷过。
紧贴身体的土壤,就如同磨碎的冰沙,寒气正在穿透衣衫,直逼肌肤。
越是不同寻常,越说明这地方没有来错。
余晖再次使用观字诀向身下看去,原本以为会出现交叉的通道在他现在所处位置下方五米处戛然而止,毫无规律的分散在一处锥状结构顶部。
锥顶并不锋利,有些像是村中墓地的坟包,在观字诀剩下的可视范围内,逐渐扩展到了直径约为两米的程度后便不再继续增粗,并且在视线尽头,渐渐出现了弯曲迹象。
有过余家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