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郑看到这事有商量,于是高兴道。
“微臣遵命,晋国百姓无不翘首以待,祈求秦君仁慈”,随后庆郑告退。
秦穆公立即召集群臣商议此事,秦穆公道:“夷吾为了回国继位,不惜答应割让河西五城给我国,但是他后来坐上晋国国君之后,却背约赖账不给。
可见晋国历代国君全都一个德行,那就是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先如今他们好严祈求,无非饥荒而来向我们求援,大家说说这粮食到底该不该借给他们?”
蹇叔出来答道:“君侯,这天灾人祸,那可是谁都不能避免的,秦国借粮给晋国,救灾安民,顺应天理,顺天行事,必会受到上天的护佑。”
秦穆公道:“不是我不愿意借粮给晋国,我们先前施舍给晋国的恩惠已经够多了!可是毫无回报”。
百里奚道:“君侯,施恩图报那对秦国自然是好事一件,如果我们施恩未能得到回报,天下人只会非议晋国人薄情寡义,责任全在他们一方。
晋国君臣背信弃义,必会遭到天下人唾弃,到那时我们再兴兵攻打晋国,定然百战百胜?所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天下自有公论。
君侯不是一直想东出称霸,我们不计前嫌,再次救晋难,以德报怨的信誉势必会在列国诸侯之间树立起好的名誉,对于未来秦国发展至关重要”。
公孙枝也出来支持蹇叔和百里奚,他的理由很简单,常言道。
旱三年,涝三年,今年丰收明年灾,保不齐过两年咱们秦国要是也遭了灾难,我们可以求救的国家可不多,只有晋国。
因为他横在秦国和东方诸侯之间,要是现在得罪了晋国,将来秦国有灾荒,晋国直接锁定函谷关,秦国危矣。
此时丕豹立即出来反对,丕豹呆在秦国就是要找机会一为父亲丕郑报仇。
丕豹于是上前道:“君侯,我是晋国人,自然最了解晋国,晋国人不讲情意,只有利益,从上到下全是自私自利之人。
国君夷吾暴虐无道,淫乱后宫,薄情寡恩,毫无信誉可言,所以上天才降临灾难惩罚晋国君臣。
现在我们可趁着晋国饥荒内乱之机,一举出兵攻打绛城,将夷吾废掉,另立国君,这是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