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踽踽独行,用坚韧不拔的意志,默默承受着命运的不公。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不灭的火焰,那是对自我价值的渴望,是对偏见与冷漠的无声抗争。
步入仕途,这本是他施展抱负、证明自我的舞台,然而,现实却再次以冰冷的姿态告诉他,这个世界的偏见远比想象中根深蒂固。一次次,他因那不受欢迎的外貌而错失良机,被无形的门槛拒之门外。
于是,庞统,这位内心炽热、不甘平庸的庞氏子弟,开始寻求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他渴望以自己的智慧与行动,向世人证明:外貌不过是一副皮囊,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光芒与不懈的追求。
此番前来,他心中怀揣的,不仅仅是对胜利的渴望,更是对自我命运的一次勇敢宣言——即便生来丑陋,我庞统,亦能以非凡之才,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每一次年末,刘耀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文考和武考,再加上刘耀知人善用,所以这次便想要来试试。
这一年,刘耀竟破天荒地开创了一项文学界的盛事!那便是轰动一时的“百家争鸣台”。
只要文人墨客有胆登台,展示自己的才学,便能踏入这片圣地,亲眼目睹并抄写刘耀那海量珍藏的古籍。
想当初,自洛阳起,刘耀便养成了搜集古籍的雅好。历经破袁绍、伐袁术的烽火岁月,他始终未忘此初心,古籍的数量也随之日渐丰盈。
而今,更有蔡邕、卢植等大儒坐镇其中,连那德高望重的孔融大儒都心生向往,欲前来一睹古籍风采。
毕竟,这世间但凡饱学之士,又有谁不渴望沉浸于书海,尤其是那些珍贵无比的古籍之中呢?
倘若他们能有缘一窥那些沉睡于岁月尘埃中的古籍,或许能填补自家学派知识的空缺,此等功绩,无异于在文海中竖起一座巍峨灯塔。
于是乎,今年的许昌城,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墨香与诗意所笼罩,成为了文人雅士心中的圣地。
“诸位,且听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