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至于那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以及城中的士族豪强,虽同样享有借阅之权,却需以微薄的费用作为回馈,用以维持这座学府的日常运作与未来之发展。
在那层台的正北方,巍然矗立着一座汉白玉雕琢的坐榻,高约六尺,横阔九尺,其上精雕细琢,日月星辰交相辉映,花草鱼虫栩栩如生,更兼铺设有一张色彩斑斓的虎皮,威风凛凛,俨然是主持者的尊位。此位居高临下,能将四方景致尽收眼底。
以眼下的局势观之,未来二十载,这坐榻恐将专属于刘耀、蔡邕等一众英杰,旁人怕是无缘沾染其分毫。
至于那学院的掌舵之位,眼下已基本锁定蔡邕、皇甫嵩、卢植三位鸿儒。他们三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无疑是引领学院风骚的不二人选。
两侧巍然矗立着十杆高大的旗帜,其上分别绣着儒、法、墨、兵、道、佛、农、医、阴阳、纵横这十多个学派的名号。
旗帜之下,一排排青石坐榻静静守候,其上覆盖着柔软的羊皮垫子,触感温润,,每一席之地皆能容纳数十位,他们是各派的精英翘楚,即将在此地挥洒才情,发表高见,展开一场场智慧与理念的激烈交锋。
同时以后的文试、包括入学考试全都要在会在这里进行。
争鸣台的整体设计,灵感源自于那遥远的古罗马斗兽场,是刘耀借用的。
在他看来,文化的精髓不分东西,只要是能够启迪人心、促进进步的,便值得跨越时空的界限,为我所用。
在西方世界的建筑群中,石头成为了他们偏爱的建材,以其无与伦比的坚韧与耐久,傲然挺立于水火无惧之境。古罗马那雄伟壮观的斗兽场,便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历经两千载风雨的无情雕琢,战火的无情洗礼,它仍旧屹立不倒,风采依旧。
正因为如此,刘刘耀心中萌生了一个坚定的念头。他一声令下,许昌学府的建筑风貌悄然生变,石头逐渐取代了木头,成为了这里的主角。在他的眼中,建筑的华美不过是过眼云烟,华夏民族的知识能永远传递下去,才是硬道理。
“许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