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淮南之战,江东豪杰势如破竹,庐江、寿春两地,尽入其囊中。
时光荏苒,转至近日,周瑜于采桑之地,广纳贤士,招募精兵,昼夜不息地锻造战船,磨砺兵刃,水陆两军,皆操练得如臂使指,势力日益壮大。而今,荆州之战烽烟再起,恰似天赐良机,正是他们一展宏图,扩大战果的绝佳舞台。
深夜时分,月隐星藏,柴桑大营沉浸在一片深沉的宁静之中。陆地防线如铜墙铁壁,壕沟纵横交错,各营寨间遥相呼应,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防御网。
水面上,艨艟巨舰列阵以待,旌旗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低语着即将来临的风云变幻。岸边,芦苇丛中蛙声连连,交织成一曲自然界的夜曲,为这肃杀的战场添上一抹生机。
水寨与陆寨,皆是灯火阑珊,犹如点点繁星散落人间,唯独中军大帐,独守一份暗淡与沉寂,与周遭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就连那些负责巡夜的士兵,行至帐前也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那份莫名的庄严与沉寂,更不敢让丝毫声响打破这份不寻常的静谧。
“都退下!统统退出去!”
在这昏暗而压抑的中军帐内,一道孤独的身影盘膝而坐,手中紧握着一坛烈酒,正不顾一切地痛饮,仿佛要将所有的忧愁与压力都化作这醇厚的酒液,一饮而尽。
那人头戴一顶璀璨的三叉金冠,在微弱的火光下仍显尊贵不凡,却也难掩其眉宇间的疲惫与烦躁。
周瑜孤影孑然于宽敞的大帐之中,手中的酒壶宛如无休止的细雨,一滴一滴,润湿了杯中乾坤,也似在无声地诉说着心中的愁绪。
“兄长啊……你这一去,竟将这世间纷扰、这江山的千钧重担,一股脑儿地抛给了我。我周瑜,该何去何从,方能不负你所托,不负这乱世中的一番壮志?”
他的目光穿越空旷,定格在那案头静静伫立的灵牌之上——“义兄孙伯符之灵位”,几个墨字沉重如山,压在他的心头,让人难以喘息。
孙策与周瑜,自幼相识,情谊之深,非血缘所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