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凝冲长公主行过礼数,后便立于一旁,静静候着长公主就今日之事析说教诲。
长公主见孟凝不语,沉默半晌才开其口。
“刚刚妍柔与婉怡来过,本宫已将事情原委悉数知晓。此事,终由芙儿先动的手,但是凝儿,你本最明事理,怎的也都失了分寸,跟着芙儿一同扯打妍柔呢?”
孟凝低眉听着,并未有何言语。
长公主见她依旧不语,叹了一气,语调缓和不少,继续说道:
“不过,见你与芙儿相处甚好,本宫倒也甚为欣慰。”
又道:
“芙儿性子天真,毫无城府。你呢,心思细腻,较为稳重。他日,若是由你相助芙儿,与她一同伴于阿源,本宫,倒也放心得下。”
孟凝听后心有牵扯,暗自思索长公主这话是何意思。相助芙儿,伴于阿源,难道长公主想替世子做主纳自己为妾,与戚筱芙一同嫁于世子。
见她面色微变,长公主知她所想,娇柔一笑,伸手拉过孟凝的手。
“你与本宫,缘分甚深。本宫又岂会委屈了你,就算本宫愿意,阿源,怕也不愿。”
孟凝疑惑,若不为妾,那又何故说是相助芙儿?
缓了一缓,长公主娇语道:
“今日,妍柔所说芙儿与阿源之事,倒也不是凭空捏造。自从上次,阿源为芙儿出手教训那李家二郎后,外间便也传得沸沸扬扬,说阿源与芙儿暗生情愫,私定终身。这阿源身为男儿,倒也不怕流言蜚语,但,芙儿一介闺阁,且是官家女子,又怎不在意名誉之事。现下,唯有下聘迎娶,将这留言变为事实,方可堵那悠悠众口。”
顿了顿又道:
“芙儿虽说过于急躁,但她身份并不一般,在她身后,乃是整个俞疆,阿源若是将来遇上何种困难,也不至于孤身一人。”
长公主看朝孟凝,紧了紧孟凝手指,面色凝重继续说道:
“然而凝儿,你与阿源情投意合之事,本宫已是知晓。本宫并非不是通情达理之人,故而,本宫愿意做出让步。你与本宫,也算情谊颇深,本宫自也不愿让你受其委屈。你若如此这般嫁与阿源,他日,莫说他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