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清宫内,皇帝李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凝视着下方的暗卫首领冯峰。冯峰身着黑衣,身姿挺拔如松,面无表情,宛如一尊冷峻的黑铁雕像。他单膝跪地,双手恭敬地呈上一份密报,声音低沉而有力:“陛下,洛阳那边传来紧急消息。”
皇帝李民微微颔首,示意冯峰继续。冯峰深吸一口气,声音中透露出几分凝重:“洛阳大儒黄程伟已决定启程前往长安。他声称要揭露张小强盗用其先祖诗词的真相,并沿途展示先祖手稿作为证据。”
皇帝李民听闻此言,眉头紧锁,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川。他对张小强的才华有着深入的了解,深知那几首诗词绝非盗用他人之作。然而,黄程伟作为洛阳的学术泰斗,在士人阶层中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他的指控一旦传开,必将对张小强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张小强的名誉将遭受严重损害,他的仕途也将受到无法估量的冲击。一旦朝廷剥夺了他的科举资格,即使他得到了皇帝的亲自册封,也将难以融入朝廷的官僚体系,被其他官员排斥在外。皇帝李民深知,这场风波对于张小强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他必须尽快查明真相,还张小强一个清白,以维护朝廷的公正和学术的尊严。
皇帝李民在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后,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仿佛在思考着这其中的曲折和复杂性。
过了片刻,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沉重与不解:“黄程伟,这个名字朕也有所耳闻,他向来以学问渊博、品德高尚自居,在士人阶层中享有极高的声望,没想到如今竟会做出这等诬陷之事,真是令人失望。”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黄程伟的失望和不满,似乎无法理解这位大儒为何会走上这样的道路。
皇帝李民之所以在没有深入调查的情况下就认定黄程伟此举是诬陷,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毕竟,曲江池中秋诗会上的一幕幕,仍历历在目。当时,皇帝李民亲自见证了程敏华等人当场出题,而张小强则是文思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