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墨软软讲完这些事时,吴祯明眼里有无法掩饰的怜惜。
“那么关于你的暑假工,你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吗?”
“我准备去食品工厂里打工。”
墨软软拿出一张单子,上面写着三家食品加工厂的名字:
“我这几天已经去这三个地方看过了,他们听说我是被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的准大学生之后,都同意我先进入他们的工厂工作。”
虽然收到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下岗潮还未过去,可墨软软也有她的筹码。
首先是答应厂家会将这三个月遇到的困境与问题整理成报告,并保证在进入大学之后向相关教授请教。
借着就是至少保证接下来的两个寒暑假都要来到工厂这边工作,如果效益能够好转,那么墨软软就能拿到更高的月薪。
“我比较了一下他们愿意开出的价格,最后选了每个月开到450块的这家工厂。”
“姐姐,你觉得怎么样?”
吴祯明看着她。
墨软软不是出门就有小汽车接送的墨轩,她唯一的代步工具就是吴祯明送给她的那一辆自行车。
这三家食品加工厂分散在温市不同方向的城郊,这两天骑车跑下来,人晒得黑了,也更瘦了。
可是眼睛里有光。
吴祯明按铃叫来服务生,又加了两道肉菜:“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思路很清晰。”
“就知道你会支持我。”
中学阶段两年的相处,和这些年寒暑假时吴祯明刻意地照料,让墨软软逐渐在吴祯明面前表露出真正的情绪。
到底她遇见吴祯明时还是个孩子。
“不过我有更好的办法,想试试吗?”
吴祯明的双手交叉,支着下巴看着墨软软吃东西。
她在墨家被罚不准吃饭的次数太多,对于食物有种自灵魂深处延伸出来的渴望。
此时两颊鼓鼓,大有一副清空这张桌子上每一个盘子的架势。
“嗯嗯你说。”
“我帮你联系你们学校的老师。看看能不能帮你问到一个提前进入学校实验室的机会。”
自从知道了墨软软的录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