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叹息一声,“你能跳下水保护大堤,足以证明你是什么样的人,我相信你心中有数,陛下真的要做什么,其他人也无法阻止。”
仔细想想,不趁着有卫霍加上陆鸣的时候多打仗,难道要等以后没有这三个人的时候再打么?
想到这,汲黯的心情轻松不少,现在打,一定赢。
上朝时,李蔡对迁徙计划又有补充,
“陛下,河西之地初定,如今迁徙五万灾民,以及日后可能迁徙的各类百姓会日益增多,需要足够数量的各类工匠才能维持百姓日常所需,
不如趁此机会,以分田来吸引各地百姓主动迁徙,朝廷了解其中人员情况后,对各类工匠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募,给出更有利的迁徙条件……”
李蔡洋洋洒洒说了很多,总之就是要把河西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要地,补足各类人口,使其能自给自足,承担起控制西域的作用。
这也是朝廷以往的习惯性做法,从朔方城开始,刘彻就是这么做的。
这段时间,陆鸣思考过自己提出的生产建设兵团,大概也就是类似的模式,自给自足,有比较强的军事能力。
原本的生产建设兵团是什么模式他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个名头,按字面理解就是生产和军事合二为一,
但是以大汉目前的条件,河西不能有太过强大的独立组织,河西四郡各自向朝廷负责更为稳妥。
“你们觉得尚书令的提议如何?”
总体上,刘彻还是比较满意的,河西四郡要能担得起屏障的作用,也要成为大汉经略西域的支点。
但李蔡的提议还是有些中规中矩,没有陆鸣的提议激进,两者中和一下会更好。
“陛下,富民侯曾提议建立河西生产建设兵团,全民皆兵,军政合一,以便灵活应对当地局势,
臣以为此建议有值得采纳之处。”
卫青有自己的考虑,
河西四郡纵向分布,隔绝匈奴和西羌,要面对来自双方的压力,尤以敦煌郡距离长安最为遥远,
一旦遇有战事,需要有人能够就地指挥才能及时加以应对。
“臣认为可以在敦煌郡进行尝试,将军政大权集于一人,以加强对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