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李奇招呼民工们吃过了饭,饭菜如约的量多质好,现在这个年代,最不缺的就是那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了,可寻常人家,却是打不来,大山里面实在是太危险了,不是有组织的专业人士,农民们平时是不敢进山的。
按约给他们分了半斤米,那民工们都十分客气的说着:“干了半天活,怎么好意思拿一天的工钱呢?”
话虽这样说,可身体却很老实,双手早就伸出去了。财帛动人心,那说辞也就是客气一下,装装样子。人们高高兴兴的拿着米,千恩万谢的回去了。
“关柱子。”李奇叫住了背着一小袋米准备回家的小伙子。
“回村里说一下,我们工地还需要人,只要是身强力壮的,都可以来我们山寨打工,待遇跟你们一样,满半年分田一亩!”
“山长,你们这需要那么多人吗?”关柱子对领到10斤大米很满意,语气不由得关切起来。
“要的,还要人的!”李奇说道。
“好的,只是关村是个小村,今天这几十人差不多就是全村的青壮了。”
“那你去李屋寨那里说一声啊,还有那山头村,怎么也能再找几十人吧?”李奇说道。
“好的。”关柱子说道。
“你去请人的时候,待遇不变,另加一斤米的跑腿费。”李奇招了招手,“过来,把这衣裳带去吧。”顺手把一套寨民的衣服拿了过来。
“山长,怎么好意思呢?”可看了看自己那破烂的衣服,还是接了过来,深深的鞠了个躬,才转身去了。
晚上,山寨里那朗朗的读书声传了过来:
“国强民富,平等公正。”
读书不是目的,认字也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明白道理才是最终的目的。当然不是明白那愚忠的道理,要的是那可以为之奋斗的道理。
后世的周先生,不就弃医从文,为的就是唤起民智。那作为一个“悟了”的人,首要的是授业解惑,免得身死道灭。
看来得办一个书院了,李奇不由得在心里想,可不能再用山寨的面目出现了,弄个书院玩玩吧。
后世不都流行弄个马甲吗,那我也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