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9)页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高考后的暑假可能是他们人生当中最幸福的一个暑假。
    陶希武以前也这样以为,可惜他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
    在剧组,场务组的工作是最辛苦的,几乎包揽了所有的重体力和打杂活。
    工作量大就算了,地位还低,谁都能支使他们,谁都能骂他们,连路过的狗都敢朝场务组汪几声。
    “他么的!狗东西,整天不干活,就会叫!”
    虚踹了片场的看门狗一脚,陶希武指桑骂槐的冲着摄影组“大声公”的背影骂了一句。
    “好了好了,消消气,抽根烟。”
    同组的场务老大哥拉着他找个角落偷懒。
    “谢了。”
    陶希武抽着烟,问:“老谢,他们这么欺负人,你这当组长的就不能给我们出出头?”
    被呼作老谢的中年男人一脸蔫相,看着就苦大仇深。
    “你才来剧组几天啊,我们干场务的在剧组就是个力巴,哪里需要哪里搬,人家跟摄影的,跟导演、制片人说得上话的,咱们惹不起。”
    “你不也是跟制片的?怕他们?”
    老谢摇摇头,“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人家摄影不满了罢工,剧组都要停工。我们不满能罢工吗?半个小时之内马上就换人!”
    “被你说的我们场务一点用都没有。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油水可不少!”
    老谢咳嗽了一声,“要养家的嘛。抛家舍业,赚点辛苦钱而已,不提这个,不提这个……”
    陶希武来剧组一个星期,能跟组里小领导如此熟稔,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老谢跟他一样都是燕京人。
    当年自由总会对林氏喊打喊杀,为了加强对剧组的掌控力,也是帮杜峰的忙,陶玉书从内地调来了一大批人。
    这些人里有些是被裁的文艺兵,被安排到了剧组的技术部门。
    有些是退伍的义务兵,只能干点打杂的活,混得好的,现在已经是制片人、现场制片了,老谢就属于混的差的,在场务组当个组长。
    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年跟两到三个剧组,轻松入账十几万港元。
    “你还年轻不懂剧组里面的弯弯绕绕,这里也是个小社会,能学的东西多着呢。
    
第(1/9)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我的抗战有空间唯我道得到空间的我在饥荒年代吃饱穿暖八零娇艳美人,离婚夜硬汉破门强宠财戒穿书校园,我癫亿点怎么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退学三年后,我开着六代机空降校庆新欢闹上门,明小姐消失后司总悔疯了醉仙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