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于春来才看了个开头,但结合自身的历史知识,他的见解却赢得了裘乐的欣赏。
见裘乐对这方面的历史似乎很感兴趣,于春来便借着小说的内容继续给她讲了起来。
“……前面两次东征高丽的失败如果还有情可原,那第三次东征却足以把杨广钉在耻辱柱上。
大业十年,他终于率领好不容易才组织起来的大军兵临平壤城下。
此时的高丽表面上还在顽抗,实则早已精疲力竭了。之前两次大战固然拖垮了隋朝,可同时也让小小的高丽元气尽丧。
面对卷土重来的隋朝水陆大军,高丽王高元惶惶不可终日,最后只好低头妥协,他向杨广献上降表。
你想象不到,杨广不假思索的就接受了高丽的请降,然后即刻传令班师回朝。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说‘大军三出,未能平贼,劳而无功,吾窃耻之’,连在宋辽之争中一向主和的文官司马光都‘窃耻之’,杨广这个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也是独一份了!
这已经不能叫‘门户私计’了,简直就是拿天下大事当成小孩子过家家。”
于春来不愧是当老师的,只凭着《天朝》开头的不到两万字,便口若悬河做了半个多小时的“阅读理解”。
偏偏裘乐不仅没有反感,还被他这侃侃而谈的姿态所吸引。
吃完了饭,两人轧了快一个小时马路,于春来把裘乐送回了家,两人约定了下周再见面。
目送着裘乐的背影,于春来暗暗发誓,下次见面之前他一定要把《天朝》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