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白鹿原》仅仅提个两d翻鏊子就在发表之初饱受批评,林朝阳新书的这种写法可谓大胆之极。
正如杜若林所说,若没有大领导这种强力人物的背书,这部作品的发表和出版恐怕真就是个未知数。
新书审核有了消息,林朝阳没急着回香江。
两个孩子从七月份就来燕京过暑假了,他闲下来便带着孩子在各处景点游玩。
又等了几天,《人民文学》果然联系上了他,而且还是现任主编程树榛和副主编崔道义亲自登门拜访。
刘昕武90年就从《人民文学》主编的位置上下来了,接替他的是刘白羽和程树榛,程树榛负责杂志的日常管理。
有关于林朝阳新书的事,国内文学界这半年一直有传闻,说是内容涉及到了众多近代重要人物和事件,十分大胆,引得众说纷纭。
小说经过半年时间的审核,经手人两只手数不过来,只鳞片爪的内容传出去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许多人仅凭着传闻的内容推断,都认为林朝阳的这部小说说不定没办法发表。
《人民文学》杂志社内部之前还曾聊过这个问题,大家觉得以林朝阳在国际上的名声和国内的地位,发表应该不成问题,但修改恐怕是免不了的。
毕竟有些情节、桥段,他们光听着就觉得已经超过了文学可以评判的标准。
结果谁也没想到,就在一周前,林朝阳这部新作品竟然“戴着帽子”从海里被送到了《人民文学》杂志社。
在《人民文学》这种级别的刊物里,历来不缺从上面来的“戴帽稿”。
对于这一类稿件,编辑们向来是唯恐避之不及的。
这类稿件质量大多不太符合录用标准,偏偏作者来头普遍都不小,不仅是让编辑们感到为难,同样也在拷问着他们作为编辑的职业道德和良心。
但这次的情况却不同,这可是林朝阳的新作啊,而且听说还是“久经考验”,既然能被送下来,那证明必然是获得了上面领导的认可的。
大家一反之前听到“戴帽稿”的唯恐避之不及,争先恐后的打算先睹为快。
可惜稿子却被程树榛和崔道义牢牢的攥在了手里,根本不给大家机会,让众人很是不满。
其实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