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步入21世纪,国内文学界已经少有引起读者们踊跃抢购的作品了,但这毕竟是林朝阳的新作。
作为他暌违文坛五年的呕心沥血之作,读者们早已翘首相盼。
《收获》12月专号上市不到两周时间,首印的100万份便销售一空。
临近元旦,各地书店、二渠道和邮局的订购单雪片一般飞向《收获》杂志社,偏偏他们却一点也不积极,竟然宣布不再加印。
广大读者们盼林朝阳的新书盼得饥渴难耐,嗷嗷待哺,你们说不加印就不加印了?
各地书店、二渠道和邮局得到这个消息,人都傻了。
要知道林朝阳在国内读者群体的号召力那是一等一的,各地发到《收获》杂志社的印数可不是几千、几万份,而是几十万、上百万份的大数字。
这么多的印数可都是白捡的钱啊,他们第一次见杂志社有钱不赚的。
催着加印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的打到《收获》杂志社,社里面议论纷纷,尽管大家早就听说了李小琳的决定,但面对着市场如此汹涌的热情,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真不多印啊?那也太可惜了!”
“细水长流嘛。人家林朝阳的作品不愁卖,拿到杂志发表是情分。
小琳这么做是投桃报李,《天朝》要写六卷呢,明年我们杂志社的业绩不用愁了。
关键是跟林朝阳打好了关系,说不定下本书还给我们。”
“你说的倒是有道理。可我听说……我小姑子她们一个sx市的新华书店就要订500份,那天我听说三联书店要追订15万份,要是放眼全国……”
《天朝》专号的热销和缺货成了近几天《收获》杂志社内议论的焦点,事实上不只是在杂志社内部,在文学界和读者群体也是一样。
《天朝》专号才刚上市不长时间,各地书店就出现了缺货情况,导致不少去的晚的读者只能空跑一趟。
本以为过几天书店就能补货,可空等了几天之后书店的书架上依旧没有这期专号。
很多读者失望之余肯定要朝书店了解情况,一问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