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9/10)页
评了,自然没机会拿奖了。
    庄重文文学奖也有长篇小说奖,可林朝阳从一开始就说了他不参评这个奖项。
    马烽的语气中满是遗憾,不似作假。
    《入殓师》去年5月末先在《收获》发表,发表之初小说反响并不算大。
    直到两个多月之后,口碑逐渐发酵,才得到文学界的关注。
    《入殓师》的主题涉及了对生死的深度探寻、对社会职业的多元审视和对亲情的真切感受,天然具有强大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根基,在文学界收获了极高的评价。
    从事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创作的人群对于这一类作品根本无力抵抗。
    评论家在雷达去年9月的《文艺报》上撰写《于日常中窥生死》一文,罕见的在文章中以极为抒情的笔触写道:
    “……在这个生命最后的仪式里,入殓师予尸体以生机,将其最美的一面留在世间,将生离死别的剧痛和悲怆变得舒缓。
    不禁令人想到泰戈尔的那句‘死如秋叶之静美’,入殓师是这‘美’的缔造者,也是送行者。”
    这篇文章在发表之后引发了不少读者的共鸣。
    《入殓师》这部小说除了在主题上有天然就能引人共情的能力,文字的优美也是一大优点,小说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韵味,让人在看过小说之后久久难以忘怀。
    美学学者李泽厚在八十年代红透了半边天,论及影响力较之已经去世的美学泰斗朱光遣也不逊色。
    他在去年10月的《燕京文学》上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论<入殓师>的内在美学价值》。
    文章中的观点认为:
    林朝阳在《入殓师》中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文字雕琢上细腻优雅,塑造出了绝美的意境,很有川端康成在代表作《雪国》和《千鹤》的风采。
    但同时,小说却非川端康成那样一味的悲观和虚无。
    在《入殓师》所塑造的物哀之美和幽玄之美中,有一股暗藏的旺盛生命力,忧伤、质朴、安静、孤独,使作品具有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回味悠长。
    将《入殓师》与《雪国》相提,将林朝阳与川端康成并论,这对林朝阳来说无疑是高度赞扬。
    但李泽厚的文章相对还是含蓄的,有些林朝阳在文坛的重
第(9/10)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嫁给boss后,全家对我刮目相看穿书后我的淘淘店铺太火爆末世直播召唤黑粉后,惊动了国家矜贵权臣追妻火葬场时,我已入宫封后东莞日记:嫂子比我大三岁仙子授长生克系执法官穿越:小姨子今天打脸了吗重生后成了月神殿下的心尖宠谁让他做游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