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父遗憾道:“可惜陈寅恪、王仲荦他们走得早……”
陈寅恪和王仲荦都是国内的史学大家,尤其是对隋唐史的研究精深。
林朝阳苦笑道:“您也太抬举我了,写小说不是做学问。”
“这就好比查字典,能选择的范围当然是越广越好。”陶父冲林朝阳挑了挑眉,露出顽童之色。
林朝阳莞尔道:“您老说的没毛病。”
“走,我领你去找个‘活字典’。”
燕大历史系教授向来人才辈出,陈寅恪、王仲荦这些老一辈唐史专家虽然走了,但后继不乏人才,跟陶父同辈的王永兴就是如今国内顶尖的隋唐史研究学者。
林朝阳听陶父介绍着王永兴的学术成就,说道:“前段时间我还看了他那部《隋末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两人说说笑笑,走到半路,迎面撞上了刚上完课的洪子成。
“朝阳,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前两天刚回来。”
双方打了个招呼,洪子成拉住了林朝阳,“正好,我跟你聊聊研究会的事。”
陶父见状便道:“那等回头再去找老王,你先跟小洪聊吧。”
林朝阳带着洪子成回到陶家,听他说起了文学研究会的情况。
年初美国成立林朝阳文学研究会对燕大的刺激很大,国外接连成立林朝阳文学研究会,作为国内人文学科的老大哥,而且林朝阳还是燕大出身,燕大若没有点表示,说起来未免太过迟钝。
不过这效率着实让人不敢恭维,折腾了大半年,目前研究会还在筹备之中。
这倒不是燕大对这件事不上心,而实在是国内对这方面的手续要求比较繁琐,学校、文联、民政各个部门都要跑一遍。
洪子成诉了半天苦,说:“年后开春吧,研究会差不多就能召开成立大会了。”
林朝阳点了点头,他对文学研究会的事并不太关心,这玩意虽然挂着他的名,但说到底是学术圈的事。
见林朝阳没什么反应,洪子成接着说道:“朝阳,你看,咱们国内的林朝阳文学研究会成立了,但对比日本、美国的同行也没什么研究成果。你得帮帮忙啊!”
“我帮忙?帮什么忙?”林朝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