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笑着继续道:“特制防爆电池的研发也大功告成。
我们采用了高稳定性电解液和强化隔膜材料,在模拟过充、过放或短路等极端情况下。
电池内部能迅速触发保护机制,有效抑制内部化学反应失控。
从根本上降低了电池爆炸的可能性。”
高晓光露出欣慰的笑容:“干得漂亮!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
对了,充电器这块呢,有没有做相应防护措施?”
科研人员推了推眼镜,自信满满地说:“当然有,我们设计了充电器匹配检测功能。
通过在手机内部芯片识别充电器是否为原装设备,一旦检测到非原装或者电流、电压不兼容的充电器,就能及时发出警示并限制充电,防止因充电器问题导致电池过热或过充风险。”
高晓光满意地拍了拍科研人员的肩膀:“想得很周全,这能最大程度保障用户日常使用安全。
那在电池技术优化方面,还有其他成果吗?”
科研人员兴奋地介绍道:“有的,高总。
我们进行了多层隔膜防护的优化,通过精确调整电池隔膜材料的厚度。
同时大幅提升其耐高温性能,经过多次模拟实验,内部短路的概率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