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但凡到佟华琼家里干活的,不论是地里短期雇佣工,还是铺子里的长期工,每个人都要签订契约。
只有签订契约,大家伙才会敬畏这份工作,才能最大程度的规避投机取巧。
像缝制棉衣如果口头规定偷工减料罚款十倍且永不录用,肯定会有人侥幸钻空子,但若是在契约上写明签字画押,白纸黑字的就能形成震慑力。
一开始大家伙比较拘谨,领到棉花棉布后就放得开了。
苏晴不断的强调,按件计价,每五天交一次,多劳多得。
大家听了这话,盘算着领到的棉花棉布能缝多少件棉衣,心里美滋滋的想这抱着的哪里是棉衣,而是钱呐。
姑娘家想着赚了钱去镇上买花戴或者攒嫁妆,小媳妇想着拿到钱后给孩子扯身新衣买糕吃,大娘们则想着要用赚来的钱过个肥年。
大家都笑着给佟华琼告辞,纷纷朝家里走去。
毕竟早一点缝好就能早一点拿钱,这一批做好,还有下一批。
当然那些第一批活没有派下来的则围着佟华琼问下一批活大概多久能下来,对于大家伙想赚钱的心思佟华琼很理解,毕竟乡村非农忙时节很少有赚钱的机会。
大家都急切的想被派活。
佟华琼没有给大家承诺具体的时间,只说织坊的棉花弹到一定量,布织到一定量,会立马给大家派活。
织坊这边全阵以待,弹棉机和织机从早响到晚。
佟华琼让何超从周边各县网罗到一些匠人,跟着谷大桥组装织机。
大家伙干劲十足,不仅白天一刻不休息,甚至晚上还要点着油灯干到半夜。
佟华琼也不想让大家这么卷的,但是边境的棉衣需要赶工,既然接下了这活那就算是立下了军令状,若是不能按时送到,那可就有大麻烦了。
好在女工们没有怨言,还反过来安慰佟华琼,说在织坊里头不冷不热,有饭吃,有银子拿,这活可比下地强多了,别说干到二半夜了,就是熬通宵那也是可以的。
织坊如火如荼的时候,陆老爷子和黄员外已经发动掌柜和伙计囤积了大量棉花。
佟华琼把汤姨娘的两万两银子也全部用来囤积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