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天兖朝,昭仁十六年,深秋十月。
    卯时时分,天色将明未明,宣德门前的朱雀大街上,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沿街的店铺支起了扇窗,肉包子的香气在深秋飒爽的空气中蒸腾,摊贩叫卖的声音不绝于耳。
    今日恰逢三六九朝会,而这朱雀大街,正是各部院郎官、三公九卿上朝的必经之地,被称为天街,故而每逢朝会,便热闹非凡。
    在这天子脚下的富贵繁华之都,在深秋的瑟瑟凉意中,有一行五人,穿过熹微的晨光,步伐缓慢地向着宣德门前的青砖甬道走去。
    宣德门后,便是高耸巍峨、气势恢宏的红色宫墙。
    这五人都穿着分辨不出颜色和质地的破衣烂衫,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与这不知饥寒为何物的燕京城格格不入。
    为首的是一位老者,身板瘦得像一根枯树枝,怕是一阵风都能将他吹折,其余四个不过是总角之龄的幼童,但同样面黄肌瘦,带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沉默。
    他们在青砖甬道前站定,背对着巍峨的宫墙,直直地跪了下去,正对着那些头顶乌纱、手执笏板、掌天下民生经济的国之栋梁。
    他们堵在了官员上朝的必经之路上。
    一时间,整条街上的摊贩都将好奇的目光投向了午门前,兴奋掺杂着不安,在氤氲的雾气中发酵。
    “老伯,你们这是从哪来啊?”有摊贩忍不住问道。
    “山南东道,荆州江陵郡。”
    “江陵啊,”摊贩怜悯地抿了抿嘴角,同情道,“江陵今年大旱呦,颗粒无收。”
    “饿死不少人呢,”旁边馄饨摊子的老板接话道,“听说单赈灾银就拨了八百万两,还从江南两道的粮仓调了救济粮。”
    “是啊是啊,当今圣上贤明,爱民如子,看不得老百姓吃苦受罪。”
    越来越多的摊贩加入了这场对话,歌功颂德,感念圣恩。
    跪在那的老者额头爆起青筋,他攥紧了拳头,像是在忍受极大的痛苦。
    “没有赈灾银。”他突然开口道。
    “什么?”
    “我说,没有赈灾银,也没有救济粮,”老者抬起头,布满红血丝的眼中迸出愤懑的光,“一分一厘,连一个谷壳都没有,江陵府,已是饿殍遍地、哀鸿遍野。”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炮灰不按剧情走,主角全被虐成狗神话从童子功开始俗人驴大宝,种田修仙在突破宗门背信弃义,我开挖掘机凿穿山门独断万古之后,竟要被灭族神算真千金,傅太太被豪门圈宠爆锦绣芳草湖被王爷赐死,医妃潇洒转身嫁皇叔穿越女尊,妻主姝色无双宦海争锋:从底层到政场巨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