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轮流敲鼓,不敲鼓的人便跪在门口,声嘶力竭地喊着这句话,直接将王政华的名字喊了出来。
松城大疫虽然已经过去五六年,早已不在人们的谈资里,但人的记忆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他们的话就像是打开了某种阀门开关,让尘封已久的往事在百姓的记忆里浮现。
顷刻间,人群议论纷纷——
“他们是松城大疫的幸存者?不是说,松城上下除了昔日的郡守,都已经死光了吗?”
“谁知道呢?听他们话里的意思,那场瘟疫是当时的松城郡守故意炮制的?这怎么可能呢?那松城郡守,难道不是抵抗南疆的英雄吗?”
“不清楚,如果真的是有人故意的,那松城百姓们也太惨了。”
“还好我们这里是京城,天子脚下,无人敢做出这种事,希望陛下能给他们一个公道吧。”
“给什么公道?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还不确定呢,保不齐就是有人故意陷害王大人呢?官场么,这种事情怎么说得准?”
……
百姓们各执一词,各有各的观点。
与此同时,正在勤政殿批奏折的永安帝,也听到了这喧闹的鼓声,他抬头问道:
“发生了什么事?”
郑公公早就打听清楚了,就等着永安帝问呢,于是上前一步开口道:
“陛下,是有人在敲登闻鼓。”
“所为何事?”永安帝又问。
“说是状告大理寺少卿王政华王大人,说他在松城当郡守的时候,为了升官,炮制瘟疫,造成全城军民惨死,如今外面告状的,就是松城的几个幸存者。”郑公公回答着。
事实上,永安帝早就知道这件事,郑公公作为帝王心腹,也很清楚。
只是他们这一问一答间,不过是走个流程罢了。
永安帝点点头,表示心中有数了,当即开口吩咐道:
“传朕旨意,将那三个松城幸存者带到宫里,朕要亲自过问,另外,宣城王、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京兆府尹进宫。”
“如果外面三人状告为真,那这就是一件大案,便由城王主审,刑部、大理寺、京兆府衙一同会审。”
帝王的旨意,谁也不敢耽搁。
不出半个时辰,永安帝要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