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阳渐渐升高,洒下温暖而明亮的光辉时,翰林院的大门缓缓打开。一位身着锦绣官袍的老者稳步走出,他便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声名远扬,德高望重。其面容和蔼,眼神睿智而深邃,透着一股饱读诗书的儒雅气质。
李悠然见状,赶忙上前,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学生李悠然,久仰翰林院大名,今日特来拜师,望先生能收留学生,让学生在此研习学问,增长见识。”他的声音微微颤抖,却充满了诚恳。
掌院学士上下打量着李悠然,见他虽衣着朴素,却气质不凡,眼神中透着聪慧与坚毅。于是,他微微点头,温和地问道:“你为何想要拜入翰林院?”
李悠然抬起头,目光坚定地回答道:“先生,学生自幼热爱学问,渴望能在这汇聚天下英才之地,聆听诸位先生教诲,汲取知识的养分,日后也好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
掌院学士听闻,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他转身看向身后的翰林院,仿佛在思考着什么。片刻后,他回过头来,说道:“翰林院非寻常之地,求学之路艰难且漫长,你可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李悠然毫不犹豫地再次深深鞠躬,说道:“学生早已做好准备,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学生都不会退缩。”
掌院学士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好,看你如此诚心,我便收下你这个徒弟。从今往后,你便是翰林院的一员,需遵守院规,潜心向学。”
李悠然心中大喜,激动得眼眶微微泛红。他赶忙再次行礼,“多谢先生收留,学生定不负先生期望。”
就这样,李悠然成功拜师翰林院。他迈着轻快而坚定的步伐,跟随掌院学士走进那扇象征着知识与荣耀的大门,从此开启了他在翰林院的求学生涯,踏上了追逐梦想的新征程。
春日的暖阳慵懒地洒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微风轻拂,路边的垂柳依依摇曳,嫩绿的新芽在风中轻轻颤动,仿佛在诉说着春的生机。林琅身着一袭淡蓝色的长衫,衣角随着步伐轻轻摆动,头戴一顶小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