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生黎民大多数人都是日子人,他们的追求都非常朴实,那就是过上更好的生活。至于什么美好世界的构想、理想主义的追求都离他们太过遥远。
他们并不在乎谁当皇帝谁来统治,甚至连怎么统治都不关心不在乎,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过的好不好。
经济发展、粮食充足、安宁稳定。那么无论你推出什么政策,哪怕你是放个屁,所有的百姓都会觉得你是对的,你干得不错。
但当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没有人会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毕竟那就是你们“大人物”分内的事嘛,也不会有人有任何体谅,去觉得这是需要克服的困难。百姓只会很直接地联想到,是现在的皇帝不行。
于是关于新王篡位夺权必遭天谴的说法很快就广泛流传开来了,民间也全部是针对他的怨言,新朝刚成立时取得的民心开始崩塌。
内忧导致外患,边界处开始和匈奴等势力爆发战事,社会变得动荡,改革失败,国家各地出现的大大小小的土匪、强盗和起义军,要么是啸聚山林,要么是打家劫舍。
元始18年,青徐两州爆发了严重的饥荒,粮食不足,平民便开始啃食树皮草根,以至于树皮草根到后面也不够吃了,甚至开始易子而食、开始人吃人。
这样的背景下,第一支较大的反抗势力开始诞生,一位名叫樊崇的平民揭竿而起,樊崇并没有强大的背景,甚至也没有读过书,但他长得高大魁梧、讲义气,在当地很有威望,一开始就聚集了一百多位饥饿的灾民。
这支队伍袭击当地的富豪和地头蛇,开仓放粮,成了当地灾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青州徐州的灾民纷纷投靠,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家劫舍抢土豪中,一百多人的队伍越打越多,以极其夸张的速度发展到了上万人的规模。
“监管层”中的众人观察着这第一支颇具雏形的队伍,有人开始计上心头。
“反抗的势力越多越好,越强越好,我倒是很看中这支队伍,他们成为一股牵制力量也是很不错的剧本发展呢。”
另一人则是提醒其他人不要盲目乐观:“不过这种由灾民组成的军队很难说得上有战斗力。”
“首先他们缺乏装备和训练,都是一群为了不择手段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