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走前,两天三夜没跟贾张氏说话。
弄得整个贾家阴云密布。
秦淮茹也两天没上班,因为知道去东北,所以就花了大价钱,连夜定制了很厚的棉衣棉被,卡着点的送上了车。
这波人一走,整个京城仿佛又安静了许多。
街上的人流明显稀疏,批斗游街等项目也明显减少。
种种迹象,好似预示着这场大风即将结束。
实际上,也差不多,老人家已经有了叫停的意思,加强团结,恢复生产成为普通民众的主旋律。
只是,这仅对城市居民。
而在乡下,大多数的农民们还在为上山下乡的知青们而烦恼。
其中,大王村就是,还不是一般的烦恼。
这日下午,公社亲自来人,开着车,后面跟着个大卡车,直接开进了村委大院。
这架势,立即吸引了全村人的注意。
公社的大领导来了两个,大卡车下来十六个身穿绿军装,头戴绿军帽的身影,身后的包裹,一色的部队制式。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部队下来的人呢。
“孙书记,你这过分了啊?”
王德兴从养殖场急匆匆地赶了回来,看到那么多人,直接怒了。
孙书记也有点不好意思,拉着王德兴走到了一旁。
“老王啊,没办法,上面给的压力比较大,我这也是没办法,下乡的知青有点多,安排不过来,咱村子条件好,能者多劳,就多担待着点。”
“这是担待的问题吗?”
王德兴有点急眼。
“我们村总共二百来人,你这一下安排小二十,还都是些少爷兵,明摆着是想让他们过来享福的,这不是耽误我们生产嘛。”
“哎,不能这么说嘛。”
孙书记搂住王德兴的肩膀,接着说道:“现在是压力大点没错,但实话告诉你们,这十六个人待不了两年,他们家里就得安排去当兵,到咱这边,就是走个过场。
而且他们都有关系,你们照顾好,留下点香火情,对咱村子以后发展也好,是不是这个道理?”
“你还是把这香火情给别的村吧,我们不需要,村子就那么大,活就那么多,哪有活给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