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单量,提单价。”
目前快递业务,沈欣负总责,俞兆林二把手。
剩下的精兵强将,全都被小老板调去造车了。
所以俞兆林感觉他身上的担子可重了。
自从市场部把数据发过来之后,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
思来想去,他觉得只有这个方法还值得一试。
“你听起来两者是互相矛盾的。”
“实则不然。”
“行业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友商,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客单价比较高的那一方,我们是劣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此大环境,我们只能狠心破釜沉舟了。”
“一手保单量,先用补贴,把市场份额保住,争取搞死几个同行。”
“等到业务稳固一点,逐渐的把单价提上来,把这两年的亏损补进去。”
沈欣没有发表看法。
一味的沉默。
俞兆林的想法是常规路线,之前在各个行业都有用过。
当市场陷入僵持阶段,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户,几个主要竞争者开始内卷。
疯了一样的补贴,给消费者撒钱。
一旦市场回归到稳定的三足鼎立,或者一家独大的局面。
再用后续的提价补回损失。
看似没有问题。
消费者在前两年确实得到了真金白银的优惠,可后来呢?
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最重要的是,按照俞兆林的说法他们必须先搞死几家友商。
沈欣很怀疑,如果快递业只剩三到五家有竞争力的厂商,行业真的会好起来吗?
这是值得深思的战略问题。
如今的自己,已经不是分管具体业务的执行者,棋子。
而是主管集团战略的棋手。
角色的变化,要求思维也要立刻变化。
沈欣从业多年,经历和手段不可谓不丰富。
但真正坐到了这个位子,她觉得之前的经历几乎没什么用。
一人肩负着整个集团业务的生死,每一步棋都尤为重要。
不仅仅是对自己业务能力的考验,更多的还有战略考量、战略定力这些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