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枭:“那六代机怎么解释。”
“误会,那架飞机实际上是属于我所在的动力实验室,是一架理论验证机。”
林枭还是不太信:“验证什么?”
“您记得我们上次那个火箭组合动力项目吗?”
“记得,那个如来神掌是吧?”
谢超文点点头。
“对,当时那个项目,是建立在宽域组合动力的应用上,我们选择用火箭形态来实现。”
“但项目成功之后,我们有点犯嘀咕。”
“因为组合动力系统好像有更大作为。”
“那段时间我正好也闲着,就拿一部分技术出来,试着在宽域临近空间做文章。”
“……”
越往下说,谢超文使用的词汇越深邃。
倒不是他不说人话,只是这玩意天生就很生涩,没法用通俗语言阐述。
林枭只能左耳朵听谢超文的介绍,右耳朵听自己手下军官的翻译。
常规的火箭都是旋成体,这种形态本身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升力就非常小。
再加上它的飞行空间大多在大气层以外,想要借助空气动力还没有空气动力可借。
如此一来,为了飞行,它必须借助大量燃料,而且还得携带氧化剂,燃料效率极低无比。
所以高速弹道导弹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谢超文一直在晨盾任职,对无人机的研究似海深。
他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解决高速飞行体的这一痛点。
直到有一天,经过小老板的点拨,他有点开窍了。
可以在大气层内做文章!
飞行器对于大气层,可以说又爱又恨。
爱的是这块区域能够提供升力,使飞行器提高燃料使用效率。
恨的是这破地方有阻力,同样又会消耗燃料。
所以谢超文的目光放在了临近空间,也就是20-100公里这个高度。
这里的空气密度小,产生的阻力较小。
但空气密度又没有小到无法提供升力的地步,所以贼适合高速飞行。
听到一半,林枭感觉自己要长脑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