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听了书生的话,果断闭了嘴。
有人觉得自己被骂了,火气腾一下就起来了,非要和这书生争个高低。
书生丝毫不惧,反而越战越勇,颇有几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范。
一个时辰的工夫里,书生面前的茶壶已经见了底。
书生站起身,整了整有些发皱的长衫,“今日便到这里,你们若还有不服者,咱们下次再战。”
众人就这般直勾勾地目送着书生离开,待书生的身影消失在了视线里后,众人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
此人是谁,竟有这般厉害的口才?
这么大的热闹,张泽作为事件里的重要人物,即使他不想知道,此事仍以极短的时间内,传到了他的耳中。
“此人口才了得,不知姓甚名谁,在何处就学?”
林师爷见张泽感兴趣,笑着道:“此事,下官还真打听到了,这位学子现在正在府学就读。
名唤罗平策,乃是东水县山阴镇人士,自小聪慧过人,八岁便通读了四书……”
“倒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只是听师爷你这话,他这般少年英才,为何未中秀才?”
“说起这,下官都有些为他惋惜,罗平策一连参加了上次院试,然,每次都出了些事。
第一次,挨着他的考生点着烛火做题,卷子被烧毁了不说,还连累了旁边的罗平策。
第二次,罗平策感染了风寒,压根起不来身,只能错过。
第三次,罗平策不知怎么的吃坏了东西,再次落第。
故而,虽少有贤名,但又因过于倒霉,而屡次不第着实是有些可惜了蹉跎了不少岁月。”
“有些可惜了,这样的人才不该埋没,本官听了你说的,有些想见见罗平策。”
林师爷闻言,立即询问道:“下官派人去把罗平策请到府衙来?”
“不必,本官手头的公务都处理得差不多,不如趁今日便去府学瞧瞧这位唤罗平策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