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封面上用苍劲有力的楷体写着《天工开物笺注》几个大字,字体虽因年代久远而稍有褪色,但依旧难掩其神韵。
    纸张质地细腻,却又透着一股坚韧,触摸上去,能感受到微微的粗糙感,那是岁月沉淀的痕迹。
    张震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混合着纸张陈旧气息与墨香的味道弥漫开来。
    书页上的文字是工整的小楷,字迹娟秀,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着书写者的用心。
    仔细看去,这些文字并非仅仅是《天工开物》的原文,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笺注。
    笺注部分对原文中关于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诸多细节进行了更为详尽的阐释。
    比如在提及古代纺织工艺时,详细描述了不同织机的构造、操作方法,甚至精确到了每个部件的尺寸,如“腰机之轴,长三尺有五寸,径三寸,以坚木为之……”;
    在讲述金属冶炼时,对各种矿石的产地、特性以及提炼过程中的火候控制、化学反应等都有着细致入微的记录。
    如“炉甘石与铜相和,炼之,待其色转赤,方可得锌铜合金……”。
    这些笺注不仅丰富了原书的内容,更像是一把钥匙,为张震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科技文明深处的大门。
    张震凭借自己对古籍的了解,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个珍贵版本。
    《天工开物》初版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也就是“涂本”,是由宋应星的同学涂绍煃资助刊印,采用江西竹纸印刷,外形典雅坚固。
    但因历经战乱,流传数量稀少,眼前这本显然不是涂本。
    还有清代早期书商杨素卿刊刻的“杨本”,为节约成本用福建低劣竹纸印刷,还去除原书鄙视蛮夷的内容、添加行业发财秘诀,传播性不强,留存数量也少,从纸张和内容严谨性看,也不像杨本。
    民国时期收藏家陶湘刊印的“陶本”,以日本菅生堂版本为底本,重新翻画插图、调整章节体例、修改错别字,可手中这本书的插图明显保留着古朴的风格,并非重新绘制,所以也不符合陶本特征。
    这个笺注本很有可能是某个民间学者或藏书家,依据初版涂本进行笺注后私下刊印的版本。
    这种带有个人见解笺注的版本,往往融入了注者独特的思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江湖往事:与毒枭女儿同居的岁月扶摇九霄传3366洛尘官道之绝对权力绝世狂医吴云肖雪燕你的机缘很好,我笑纳了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心声被偷听,她打烂绿茶女主的脸替身为凰